太极拳教程 教你太极拳的“三不动”原则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太极拳练习有很多技巧和规则,按照前人总结的方法可以更加快速的练好太极拳,那么你知道太极拳的三不动原则么?不清楚的话就赶紧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习练太极拳艰苦的,不是练拳苦,而是必须遵拳理拳法,按阴阳学说规范的动作行功,循规蹈矩而不得有随意性。

修炼太极拳不在于时间,而在于按规矩练拳。拳动作似手表的表芯,一环扣一环,每个动作十分严谨,随意不得大意不得。太极拳的每个动作,由阴动和阳动组成。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阴阳变化和谐自然。这是玄而妙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佳的诠释。舍此,有悖太极拳的阴阳学说。

太极拳在武术门派中, 是极为严格规范的拳种,学练传统太极拳定要守规矩行功,没有明师指导,练十年二十年,白了头也不知道太极拳是怎么回事。说白了,要求后来学子,要按规矩练拳、用心体悟。

太极三不动

笔者在修炼中,融汇杨禹廷晚年不主动,不妄动、没有动意、不丢不顶、手脚结合等绝妙精髓功法。总结出练太极拳的三个三不动、手上三不动、肢体三不动。

周身三不动:不能有动意、不主动、不妄动。

手上三不动:不动、不丢、不顶。

肢体三不动:手动脚(腿)不动,脚(腿)动手不动,手脚(腿)齐动。

周身内外三不动

练拳、推手、技击三不动:一不要有动意,二不主动,三不妄动。相反,忌动意在先。在推手、技击实战运化中,身上主动,主动上前、主动后退、主动出击、妄动化解来力。遇对方对来手,不管长手、短手,为了早些摆脱困境,妄动其身,摇头摆尾、闪腰挪胯,左右摇摆脱困境,妄动其身,摇头摆尾、闪腰挪胯,左右摇晃,蹲站起伏,进退无常,急躁求胜,脚跟不稳,身形散乱,求胜不得失去信心。

在行拳操作中,全然不知动中求静后发至之技击要素。也不去体味动静相兼的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之拳理,不管不顾阴阳变化之规律,动与动上下不衔而主动妄动,不是求内部的自然运动,破坏自身的平衡,没有平衡不攻自破。在打拳过程中,不可有动意亦不要主动。例如,在弓步变坐步时,虚腿变实腿后,实腿要实足,一条腿足以支撑全身。实腿变为虚腿后,要虚净,脚尖自然逐渐上扬,脚后跟虚着地,虚腿空虚不挂力方算完成了腿的虚实变化。如果过于急躁虚实突变,功夫不会上身不如不练。

有一年笔者到江南某市讲学。拳友在某饭店为笔者接风,很巧,另有一此拳人也请来一位老师,在同一饭店聚餐。席间一位学后,突然将请来的老师,用力按在坐椅上,请教老师如何摆脱困境而不用力能站起来。这位老师晃动上身,下肢用力蹬地,挣扎欲起未能成功。这边东道主询问笔者,请教如何解困。笔者认为老师犯了先有动意、主动、妄动之大忌,使自家内外僵紧,是站不起来的。问可试验吗,笔者请他们一位大力士来试,初始也学邻桌那位老师主动、妄动想站起来之状,均被对方按住。后笔者讲解三不动拳理拳法,对方再也按不上力,他的脚下失去重心,没有根基,自然离开接触部位,笔者自然微笑而起。在场观看者咂嘴称奇。

手上三不动

手上三不动,即在推手技击中,与对方接手,在接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触点上要不动、不丢、不顶。手上三不动是笔者在多年修炼身知体悟中,身上三不动功夫的延伸舒展到手销,是太极拳周身上下综合功力在手上的反映。

请听先贤对手上三不动的论述: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手上三不动是拳上一阴一阳修炼而得。实际操作也要周身松空之后,出手不能有力,身上动不丢不顶。不动是中定,亦可以说为阴阳平衡,周身内外相合,上下肢相随,松空腰胯,身上可以出现中定功夫,中定是阴阳平衡在双方接触部位的反映。还是老话,中定不是局部功夫,请拳友体会。

肢体三不动

在太极拳的体用结合实践运用中,练拳、推手、技击,在大多情况下,均为手动脚不动,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手脚上下同时运动。

以手动脚动不动,手脚齐动之拳法练拳可以练出功夫。太极拳阴阳变化、虚实开合,松空柔化的味道出来了,令人陶然拳醉,其妙其乐,乐在拳中。此拳法在推手、技击运用也是上乘功法。再示脚动手不动推手一例:双方接手后,防方在手的接触点上,以中定功法坚持三不动。对方进攻,防方进攻,防方脚动手中定不动,弓步变从步。对方攻多少,防方退多少,如攻一尺退一尺,攻二尺退二尺,对方定步进攻已到极限,此时防方脚不动手动,回撤一寸对方都失控。此拳法双方可试,极为灵验。

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动静相兼,忌主动、妄动、上下起伏有悖太极拳学。还是重复老话,盘拳行功循规蹈矩、潜心研习、上下相随,内外双修的三个三不动拳法。武禹襄大师早有明示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恭请拳友悟之。

太极拳练习的层次

太极拳的练习有层次之分,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要达到层次的提升用心练习是唯一的途径!用心练习会不断地有新的感悟,新的感悟是层次提升的必要条件!

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有利于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要研究太极拳练习中的体用变化,首先我们来搞清楚太极拳的体和用是怎么回事!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太极拳锻炼中的总结,以及参照拳理分析,悟出如下看法,仅供朋友们参考。

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理解太极拳的体应该是外三合,内三合,用就是动。在用的过程中调整体, 即在动的过程中调整使外三合,内三合,简单地说就是以合为体,以动为用。

在日常生活中对合的要求不是很严格的,存在很多的随意性,对于太极拳练习者来说,年龄比较大的人,仅仅从健身的角度来学的,要求也不必太严格,但是要想得到一定的太极拳功夫就必须一步一步来,在练习过程中逐步调整自己,使自己按照拳功的要求,练出太极拳的整体状态。这就是太极拳首先必须的体外三合,内三合有了这一步的基础,后面的东西就能继续了。

那么接下来的体和用又应该如何理解呢?

当我们基础练习到一定的层次后,太极拳体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就形成了一定的习惯,到这个时候便产生了另外的体用观。

第一种是以架为体,以力为用

当形成一定的协调性后,练习者往往会用出自己的身体条件而形成的力量(一般称为拙力),加上自己练习后的拳架威力,其实我们练习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克服,但是这又是一个必须会经历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逐步克服自己拙力,完善拳架的紧凑程度!

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拳架要紧凑,这样练习又会形成更高一层的体用观。

第二种是以桩为体,以招为用

随着太极拳练习的深入,紧凑的拳架,熟练的手法便在练习者的锻炼中形成了习惯,加上自己不断克服自身力量对太极拳的影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的形成就比较正常,但这还不是太极拳真正需要的东西!可是这个过程,差不多每个练习者都会经历到!

以合为体,以动为用。是对初学者的要求,目的是练出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太极拳体;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不是太极拳真正需要的东西,这样的话有的朋友就要急了!

通过长时期的锻炼,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

请不要急,前面我们提到过,太极拳的练习有层次之分,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真正需要的东西也有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有了良好的上下协调、左右协调、内外协调的太极拳体,以及熟练的拳架手法,接下来我们追求的目标就是,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了。

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的练习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完善外三合,内三合,使拳架结构更加紧凑,还要根除自己的蛮力,要熟练手法后忘记手法,保存内心清净境界以达到自身中定的目的,一个人练习时面前无人似有人,用心感觉风的流动。

在这个层次里练习,首先必须养成绝对从人的习惯,保持自身中定状态,绝对服从对方!同人接手时走得通就走,走不通就认输,然后分析原因,这样才能逐步提高!

养成任何条件下都能走得通的习惯,这就是太极拳的水的属性,水对任何载体都没有强迫,水在任何时候都是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的。太极拳功夫也是这样!

如此说来,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就是真正的太极拳功夫了?!不是!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只不过是太极拳功夫的基础,只不过是理解了太极拳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特点而已!

不但有遇物树形,随遇而安的特点,还有遇物渗透和对物腐蚀的特点。太极拳同样有这些特点!

前面提到太极拳练习,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的练习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做到的是遇物树形,随遇而安!随着功夫日进,自己从人而动逐渐养成了习惯,并且一定能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一定能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安全的路线!

前面说过,以架为体,以力为用要克服,以桩为体,以招为用不是真正的需要,与其说它们不对,不如说行动置后的不得已的行为!而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是在逐步克服这种不得已的行为!

太极拳经里说,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从人而动就是在彼微动时,自己意先动正确判断彼的趋势,相机而动,从行动置后到与彼同步再到后发先至!

与彼同步是从人而动的过程中,在自己安全的路线运行的结果和方法。她体现的是太极的包容性,是和谐的变化。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大限度的包容,大限度的和谐,但是既然有和谐的一面那肯定还会存在不和谐的一面!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个类型,也一定有搏击胜敌的功能,否则她就不是武术!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忽略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

那么如何理解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呢

在以中定为体,以从人为用练习过程中,逐步达到与对方同步,在与对方同步的过程中,保持自己内心清净境界,这样自己便逐渐形成灵敏感知,自己逐渐对周围环境产生敏利的洞察力。

自己就像一泡薄膜包裹的水,别人不能碰,别人碰到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伤害!双方都是这样!相互之间都以敏利的洞察在从人而动,在从人而动的过程中适当的给予对方一些摩擦,中定好的人不会有伤害,中定差的人就容易破裂而被摧毁!

到这一步太极拳体用已经发生变化了,以中定为体因为清净、灵敏变得轻灵, 从人而动也不是唯从而从了!所以在这里应该是:以轻灵为体,以心意为用了!

太极拳的渗透性腐蚀性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进行解释。

在人们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中,太极的变化规律都有参考价值!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而形成的太极拳思维,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有指导意义,这就是时时有太极,事事有太极!这也就是太极拳的渗透性。

而太极拳的腐蚀性则表现在,人们通过太极拳的锻炼磨去了更多的浮躁心态,磨去了争强好胜的心态,更多的追求和谐,追求包容!

因此真正的太极拳体应该是健康,真正的太极拳用应该是快乐! 以健康为体,以快乐为用,追求包容,追求和谐。

若言体用何为准,益寿延年不老春。才是太极拳练习者真正的追求!

结语:太极拳练习要循序渐进,随着练习层次的提高,体会与感悟自然会不断变化,只有坚持练习才会体会到太极拳的高深含义!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