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和油市场份额高 成分比例不明惹人忧

来源:民福康健康

自调和油的出世以来已有二十多年,因为它含有多种食用油,营养价值高而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如今调和油已经占据食用油大概30%的市场,随之而来产生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市场随着标准不明造成的后果正在愈演愈烈。

市场之乱

名称:哪个贵写哪个

配料:哪个便宜哪个多

在北京的几个大型超市记者看到,调和油是食用油市场的大头之一,往往摆满一个货架,至少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调和油走得快,其次是花生油和 玉米油。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都买调和油,不是说健康吗?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选择多。

正如销售人员所说,调和油几乎占满了整个价格区间:以五升桶的产品为例,调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低价、七、八十元的中端产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 端产品。

记者拿起一桶5升售价79.9元的坚果调和油询问销售人员其中坚果的比例,销售人员称:叫坚果调和油的话,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为主的油。而事实并非如此 。产品标签的配料表显示,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8种油。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 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的规定,调和油中配料排得越靠前,表明当中此成分含量越高。这也就是说,这款坚果调和油中含量高 的,却是与坚果毫不相关的大豆。无独有偶,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的花生油成分排在第三位、金龙鱼鱼油调和油中鱼油成分排在配料表中的倒数第二位。

此外,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4升售价49.9元,是该超市所有油品中廉价的,这种包含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在内的产品价格低过其配料表中每一种单独的油品。

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的后几位油的橄榄、鱼油、花生油、葵花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 往往被提到产品名中。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定价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在配料时多添加该种油的比例,而消费者无法 知晓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只能按照产品名称做一个简单区分。

这些消费者并不清楚,还以为自己买得很值得。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上调和油产品鱼龙混杂,为谋利益,不少企业在没有产品研发能力的情况下, 自行进行调和油各油种的比例调配,更多调的是价格而不是营养,消费者权益因此受到侵害。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标准之乱

配比:企业讳莫如深

检测:国标难产之源

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 产品配比。阿格利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将于今年十一前后推出一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产品,而同样拒绝回答当下出售的阿格利司橄美乐橄榄葵花油等产品的成分 配比。

老百姓越来越懂健康,舍弃了吃了多年的、便宜的大豆油、菜籽油,购买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殊不知后买到的还是大豆油。橄榄、花生,这些加一点,是撑身价的。一位在粮油行业工作多年的行业人士称:橄榄油价格是大豆油的4至5倍,花生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比大豆油高很多,在标准不强制标注成分比例的情况下,你说企业怎么加?

而被数度提及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台。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直到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对比市场上的其 他油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第二版国标已于2003年修订完成;2008年,亚麻籽油也更新了国标;新近流行的橄榄油与油橄榄果渣油也于2009年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至此,历时七年,食 用调和油的国标仍未见踪影。

就标准问题,记者连线两位负责制定标准的中国粮油学会专家,截至记者截稿,均未收到两位专家的答复。目前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还有部分在专家讨论中,将择机 出台。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问题正在于调和油成分配比与检测上。为什么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在检测方法上。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 兴国在公开场合表示:测定方法是油检测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

而中储粮近日发布的调和油检测方法或许能为检测调和油助力,据称,该方法联合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只要是添加不低于5%的油种均可检测。然而该方法同样存在局 限:第一要求油种不能太多,第二,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称。据悉,中储粮近日推出了新品金鼎3D芥花调和油,这是其注明成分配 比的第二款调和油产品。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田鸿儒称。

小链接

营养师家吃什么油

食用调和油本是一种健康与营养相结合的食用油,但是,这种好的油品被少数不良企业随意挂名以次充好,致使食用调和油的名誉受到影响。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消费者 该如何识别和选择食用油?让我们来看看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家是如何买油、吃油的。

由于在家做饭的机会不多,我家一直用小包装的食用油,以防变质浪费。顾中一营养师说:在油品的选择上,我倾向于选择橄榄油。很多人对橄榄油存 在误解,认为其只能用来拌凉菜,其实橄榄油的特点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耐热性较好,所以只要避免长时间高温爆炒,都可以使用橄榄油。另外,在一些进口超市中 会有芥花籽油,这种油各方面的营养价值与橄榄油相当,但在价格上要低于橄榄油,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油品。

专家提示,一种油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脂肪酸。根据是否含有不饱和键以及不饱和键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长期大 量进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对人体的健康维护是有益的。可特别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即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 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来选择食用油。

顾中一表示,选择植物类食用油,要因人而异。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营养、口感、烟点等方面各有利弊。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根据家中人数和食用状况买较小包装油,储存时远 离炉灶等高温区域,以防变质。此外,顾中一特别提示,无论选择何种食用油,每日的控制每日摄入量是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或 30克,控制食用油总量是健康的关键。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已超过40克,其中北京居民平均每天吃油达到65克,大大超标。

调和油市场现状

种类多、价差大

目前市场上的调和油种类多达几十种,让人眼花缭乱。记者日前在超市看到,调和油的种类包括了花生油、山茶油、橄榄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芝麻油、核桃油、红花籽油等 。除了上述以单一品种为主命名的调和油之外,还不乏诸如茶籽橄榄调和油等混合品种命名的调和油产品。

调和油漫画并且,琳琅满目的调和油产品价格各不相同,差别明显。如同是橄榄调和油,便宜的中粮集团的福临门茶籽橄榄调和油5L的每桶卖55.90元,而贵的益海嘉里集团的金龙鱼橄榄食用调和油要每桶117.90元,二者价格相差了一倍多。同样都是一线品牌的调和油,而两者之间的市场价格相差很大,消费者真不知该如何作出 消费选择了?

无一家品牌调和油标明油料比例

在北京的几家超市发现,调和油的组成油料由三四种到八九种不等,各品牌调和油对构成油料成分标注的比较详细,却没有一个调和油品牌在标签上标注了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 。

调和油里各种油品的比例到底是多少?记者就此问题询问了超市工作人员,他们也只是表示调和油的配方是按照含量多少来排列的,但并不清楚每种油品的比例。很多消费者都表示,由于没有标明各种原料油成分比例,平常在购买调和油的时候,品牌是他们判断油品高低的重要标准。

结语:不难看出,市场上的调和油由于根本的比例不明确已经让很多人感到迷茫,调和油不应该是搭配合理、营养均衡的食用油吗,为何比例如此失调?小编在此呼吁有关部门能够尽快公布国家标准,让人们能够吃到放心、科学、营养的食用油。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