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 亦张亦弛外柔内刚
很多人在打陈式太极拳的时候,会有很多疑惑,比如太极拳该快还是慢,用气还是不用气,由柔入手还是由刚入手,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一说,以解这些疑惑,一起来看看文章吧。
一、打陈式太极拳慢的对还是快的对?
打太极拳不在于快或慢,而应当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什么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呢?拳不管练的再快,必须外形与内气结合起来,以内气来摧外形,气到形到,形是随气而动,这样运动就是快而不乱,这样快才对。如果在运气时,气到形不到,形到气不到,不是气过于形,就是形过于气,这样练就是快而乱,快也不对。陈式太极拳 促进新陈代谢美容护肤
慢而不散,就是在运动,外柔内刚,外如处女,内如金刚,静如山岳,稳如泰山,就是用蓄劲而待后发,这样练就是慢而不散,练慢也对。如果犯上重下轻,外散内空,手到身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形不到,一盘散沙,这就是慢而散,这样练慢也不对。打太极拳主要是完整一气,刚柔相济,变化无穷的道理。
二、打陈式太极拳用气对还是不用气对?
打太极拳应当是不用气,轻而不浮;用气沉而不僵。这样练用气对不用气也对。如果不用气,轻而浮,用气沉而僵,这样用气不用气都不对。什么是轻而不浮,沉而不僵?无论是举手抬脚,如棉裹铁,轻而自然,这就是轻而不浮。用气不是用笨气,死搬硬套,用气用的是先天自然之气,带有灵活性的,这样练就是沉而不僵,否则都是不对的。陈式太极拳拳谱 竞赛套路节奏鲜明
三、说陈式太极拳是大架,杨式是中架,吴式是小架,这样说法对不对?
这样说法是不恰当的。陈式太极拳初学时,虽然是由大架入手,但因其是刚柔相济,千变万化,是忽大忽小,忽有忽无,忽隐忽现,忽刚忽柔,变化无穷的。所以说,陈式太极拳,大架也可以收成为中架,中架也可以收成为小架,把太极拳说成为死的是不对的。
四、陈式打太极拳,应当先由刚入手,还是先由柔入手?
打陈式太极拳按规矩还是先由刚入手,练成功后,自然成了刚柔相济,但是教人时,必须灵活掌握,要因人施教,因身体强弱施教,切不可千篇一律。如果教青壮年人,必须由刚着手,不然就没有基础。如果教有病的人,身体弱的人或老年人,他们不能学那一层刚的功夫,那就教他们由缓慢着手,把身体练强壮之后,再学太极拳第二趟,把那一层功夫补起来。为什么不叫他们先由柔着手,而是有缓慢着手,因为打太极拳柔是很宝贵的东西,很不容易练出来。
年老体弱者,初学者是有缓慢着手,而不时由柔着手,柔是多年功夫,千锤百炼才能得到。如化一块铁,本来里面有粗质,,经过铁匠用炉打一火去一层粗质,结果把粗质打完,就成了铁精。等于太极拳初学时纯刚无柔,练一层功夫得到一层柔,把功夫练成后,才能得到刚柔相济的奥妙。所以打太极全是不容易把肉练出来的。陈式太极拳 练习需循序渐进
因此说,教身体弱的人先由缓慢着手,,待身体练强后,再进一步练刚。后练成外柔内刚。否则单纯无柔软,那就是外散内空,决不是柔。有人打太极拳由缓慢入手,练数十年功夫,掌无拴鸡之力,就是由缓慢着手没有基础吃的亏。
陈式太极拳风格特点:
陈式太极拳的演练风格与特点是:缠绕折叠,松活弹抖,快慢相间,刚柔相济,连绵不断,一气呵成。如涛涛江河奔腾不息,气势恢弘,又似游龙戏水怡然自得。其核心就在于自缠。身缠、手缠、足缠、臂缠、腿缠,周身缠。故有陈氏太极拳乃缠法也之说。
陈式太极拳除了套路演练之外,还有陈氏太极拳推手。套路与推手互为体用。习练套路是束身行为(约束身肢)与意识修为,通过推手能够检验束身水平与意识修为的正确与否。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通俗的说,练套路如同生产,练推手如同质检,找出问题所在与不足之处,然后再生产,再质检,如此循环往复,一生无有穷尽,不断提高追求,情趣尽在其中,不亦乐乎。陈式太极拳 竞技特点展示其武学本质
如何打好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陈式太极拳有陈式老架、新架之分。老架由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所创。陈式太极拳老架共有七个套路,现仅流传第一路和第二路(炮捶),大约道光咸丰年间,陈王廷五传弟子陈有本去掉老架中的某些难度动作,编成陈式新架太极拳。其弟子陈青萍又在陈有本所传拳架基础上创编成另一拳架套路赵堡架。
陈式老架拳与新架拳没有本质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于老架拳弧形绕转的圈较大,新架拳圈较小。故陈家沟也称老架拳为大圈拳,称新架拳为小圈拳。 陈式太极拳虽有小架、大架之分,但其运动特点基本一致:其在内是意气运动,在外是螺旋缠绕运动。强调在意识主持下,头顶、气沉,放长身肢,通过旋腰转脊带动上肢旋膀转腕,带动下肢旋胯转踝,使肢体在顺逆缠绕中,促成内外相合,节节贯穿。
陈式太极拳的动作有快、有慢,一般发劲时和转换时快,动作过渡时慢,陈式太极拳有刚有柔,一般动作的终点刚,过程柔。
全套动作在快慢、刚柔、开合、曲直中相互依存、互相转化。陈式太极拳 陈照丕大师教您太极推手
陈式太极拳首先是一门讲究练意识、练意气、用意识引导运动、动静结合的拳术。练拳时,一定要心静体松、全神贯注、用意不用力(指拙力)。如此,经过长期的锻炼,内在的意气运动和外在的神气鼓荡就能得到协调和结合,从而达到意到、气到、劲到的境界。当然,这需一个较长的习练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本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多学习,不断加深对太极拳拳法拳理的正确理解,对动作多揣摩。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序渐进。长期练拳,在意识和运动相结合作用下,使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和调节,感官功能也同时提高。
陈式太极拳习练时外形的特点是开胯屈膝圆裆。这样使下盘更易稳固,从而提高肌体的血液循环,增强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练拳的人会感到精神倍增。当然,陈式太极拳对膝关节的负载力较大,中老年人特别要注意,不要追求低拳架表现而造成关节损伤,而应该先练高架子,适应后再将拳架适当练低些,但以适中舒适为宜。
立身中正、虚实分明也十分重要。不能为追求外形的花俏而手舞足蹈、东摇西歪,这都是感觉偏差所致。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人称牌位大王,就是指练拳时身法中正。拳法中个别动作要有倾斜,但也要求斜中寓正,这样才能使任督二脉气血畅通,有利于身体健康。陈式太极拳拳谱 75式灵动谱写
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运动,是陈式太极拳又一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种拳法风格和习练方法,因可达到较大的运动量和较强的力度,在演练时,会形成一种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有张有弛,又绵绵不断、滔滔不绝之感觉,这十分符合人体生理活动规律,通过这种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和调和。而肢体的螺旋运动,能促使全身关节节节贯串地推动,对内脏也起到按摩作用,四肢百骸的连动促使周身经络畅通,从而达到健身强体的作用。
结语:以上就是打陈式太极拳时,我们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练习太极拳,必须有始有终,持之以恒,不会的地方要及时问,不然犯下的小错,日积月累会酿成大错,希望每一位太极拳友,都能打好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