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 轻静柔化中正安舒

来源:民福康健康

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其中,吴式太极拳是其中极为优秀的一支,今天小编就想跟大家谈谈吴式太极拳的特点要领,以及如何练习吴式太极拳,下面让我们看看文章吧。

吴式太极拳的主要运动特征、技术要领和健身原理,体现着太极拳特有的价值和魅力。

1993年出版的《中国太极拳剑竞赛规则》第17条中规定的吴式太极拳风格特点为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斜中寓正四句话。这四句话简单、全面、贴切。

吴式太极拳(北派)的主要运动特征细化为如下口诀:

端庄平稳,气度开阔;单腿负重,轨道步型;虚实分清,六球相佐;立圆为主,按窍运身;吴式太极拳 掌握要领实中求虚

轻静柔化,伺机而动;紧凑舒伸,如水洇沙;行云流水,纯以意行;诗情画意,三才相通。

所谓端庄平稳,就是要求在练拳时,时时式势做到头端、身正,肩平、腋虚,眉展、胸涵,拨骨、沉肌,提肛、举尾,吸胯、抽腰,不偏不倚,不摇不晃,上下协调、内外如一,中正安舒,稳如山岳,动如流水。要心专、神敛、意松。两手如同捧着一碗硫酸水,平心静气,谨慎小心。练拳如此,做人做事,均应如此。

所谓气度开阔,就是要求在练拳时,头要与天相融,脚要与地相融,身要与空相融,要三才合一,有气吞山河的气魄。要提起精神,时时式势做到松而不懈,柔而不弱。精神要足活,心胸要宽畅。拳论曰:精神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处在任何场合,面对任何人群,遇到任何情况,处理任何复杂事物均应如此。

所谓单腿负重,就是要求在练拳时,身体的重心要完全垂直在一条腿上。用一条腿支撑全部体重,另一条腿能抬而不抬,只起斜撑和拉纤的辅助作用,不分担体重。这是吴式太极拳一个重要的特征。各式太极拳都强调练拳时要中正安舒,但怎样才能做到式势处处中正安舒?吴式太极拳认为必须学会在动、静,开、合的每一瞬间,都能做到单腿负重,独立自主,不偏不倚。

所谓轨道步型,就是在练拳时要求两足的前进、后退,左右移动后的定步时,两脚尖均朝前,两足平行,呈轨道式。步幅小的时候是正步,即两脚间隔宽约一脚,脚尖和脚跟距离长约一脚;步幅大的时候是隅步,即两脚间隔宽约一脚半,脚尖和脚跟距离长约半脚。

所谓虚实分清,前面已经说过,吴式太极拳是虚实分得为清楚的太极拳。它不但要求两腿在每个动作中单腿负重,虚实分清。还特别强调每个动作都要注意分清上下肢的虚实。也就是拳论所说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当左腿负重时,左手为虚手,右手为实手,右腿为虚腿;当右腿负重时,右手为虚手,左手为实手,左腿为虚腿。实者静,为阴,为服从;虚者动,为阳,为主导。只有上下左右虚实分清,重心才能稳健,举动才能轻灵,发力才能园整。

所谓六球相佐,就是练拳时四肢的虚实变化,要以身体之六球(两眼球、两肾球、两睾丸球)操纵。即动肩、动胯时,要把意念放在睾丸上;动肘、动膝时,要把意念放在腰子上;动手、动足时要把意念放在眼球上。

所谓立圆为主,是说吴式太极拳的关节运动强调尽量走立圆。因为立圆运动可以减轻四肢在旋挑移动时,对中心轴的牵拉力,重心稳定;立圆使用的是杠杆原理,可以以小力胜大力;立圆运动所占空间小,变化灵活;立圆在前进后退的运动当中是直线滚动或往复旋动,阻力小、速度快、力量大。立圆运动轻灵有趣不易疲劳。

所谓按窍运身,就是在运动时要想穴位,用穴位领着身体走。这是王培生老师的发明,是北派具有王培生老师风格特点的吴式太极拳独有的特点。练拳时观想穴位,不但细腻柔和而且具有明显的防病治病效果。技击时着意想穴位,可以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按窍运身的提法把上述这一要求从理论到实践都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简单化了。并提高了太极拳运动对治病健身作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所谓轻静柔化,轻,是轻灵,练拳时要求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举手投足顺其自然,毫不用力。要迈步如猫行脚踏如履薄冰落步不伤蝼蚁命运劲如抽丝或体会脚踏祥云身自玄之妙感;静,是神意专注,体松心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练拳时要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虚静至极泉清水静无形无象全身空透能听蚁叫,观蚁笑蚁鸣我听虎龙吟,悉心听体内气血周流之声如翻江倒海;柔,是柔韧,运劲如抽丝、越细越好,行拳如揉面越熟越好,练功如百炼钢越纯越好。要炼成腰折百回若无骨,全身无处不弹簧,极柔软而又极坚刚的太极妙境;化,是变化,是化合,是融化,是柔极至无,动静如一,周身内外轻灵活泼没有滞点。

所谓伺机而动,就是不妄动,不强动,每一式的运动都是顺其自然的,虽有欲动之意,但没有欲动之势时,也不能强动。必须在重心垂直,配重得当时,肢体内有了一种欲动的趋势,随这种趋势而动。这就是机就是由静到动的时机。

所谓紧凑舒伸,是前面所说的单腿负重和轨道步型两项要求的补充。拳论讲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吴式太极拳要求分要极力舒伸,合要尽量紧凑

所谓如水洇沙,是要求练拳时,每一举动凡在蓄劲时,意念都要由稍节之阴面向根节做如水洇沙之想象,悉心体悟阴面的每个细胞都在蠕动、放大;随即在发劲时,意念要由根节之阳面向稍节做如气蒸腾之想象,悉心体悟阳面的每个细胞也都在蠕动、放大。但无论是蓄劲还是发劲,都要做到刻刻存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所谓如云似水,就是在练拳时要上如行云下如流水。云是随风成形,变化无穷,触不到摸不着的。两手在练拳或和对方交手,要沾粘连随,不丢不顶。随曲就伸,一触即变,一摸就无。水是随境成形的。它能随方就方,随圆就圆,水无孔不入。练拳或技击时要去意如水,擦地而行,钻孔填空,亲和无隙。

所谓纯以意行,就是太极拳运动要求以意念统帅动作,练拳时用意不用力。强调每个动作都要先想后作,先看后行。要先在心,后在身,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肢体的运动,完全都在意念的引导下进行。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反复练习,悉心体悟,做到举手抬足,毫不用力,纯任自然。

所谓诗情画意,是要求在拳术动作规范以后,做每个动作都要着意对体态和环境做诗情画意的想象,如一个式子在预动时,做一下根扎八荒,参天生长,如沐春风气宇昂的想象,周身骨节会自动上下拉开,身体会感到挺拔高大,会产生一种头融天,脚融地的气势和春风荡漾的美好心情;在起动时,做一下枝繁叶茂花果香,尊天敬地孝高堂的想象,就会有一种丹田鼓荡,如气充球,肢体自动,胸与空融的感觉,还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由敬而更静的超凡境界;在定势时,做一下落叶归根金风爽,天人合一悉收藏的想象,就会有一种身心自然相合,五气自纳中丹的感觉和蓄而待发的潜力。

上述现象恰与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学说不谋而合;美好的想象会使你体松心静,神舒气壮,自然进入太极奥妙之乡。练至纯任自然,整个套路演练时,动静各式都会体现出移动似春风杨柳,起伏象浪拍云崖,转换犹万向轴承,气血若潮起潮落,神意如行云流水的诗情画意之境界。

所谓三才相通,三才就是天、地、人。前面的诗情画意文字中已经做了解释。具体地说,练拳时自身的动静要注意和宇宙当中的自然现象相互联系。比如江河是一种常见的流动现象。我们在练拳时凡是在做前进、后退、左顾、右盼、起伏、折叠等动作时,都要在意念中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江河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山岳是一种常见的稳静现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吴式太极拳,完全练的是头脑功夫,是充满哲理,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拳术。不但有健身、防身的作用,还有很好的开智效果。按照马克思主义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依照上述十二项要求持久练习,除了可有效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防身抗暴能力、技巧外,还会对自身的思想、性格、意识、方法、作风、精神、气魄等诸多方面的内涵,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吴式太极拳(北派)的技击要领可以概括为:

上如行云随风变,下如流水顺势走,彼刚我柔如翻版,处处旋涡处处轴,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粘随不丢顶。

吴式太极拳的健身原理可以概括为:

松静除张,缓慢增力,细腻化瘀,想穴除疾,柔化抗衰,观妙开智,体脑并练,益寿延年,阴阳合德,与天同运。

目前在吴式太极拳内部关于斜中寓正的提法有不同的争论,我对斜中寓正是这样认识的:

第一,斜中寓正的斜,不能理解为重心超出体外,迟滞不稳的那种斜。练拳时更不能出现前俯后仰的姿势。这里所说的斜,是要求在单腿负重,重心垂直的定势时,非负重的另一条腿向斜后方或斜前方自然舒伸,从外形上看从头顶到脚跟是一条斜线,但是斜线内的主体是中正的。

第二,斜中寓正的斜还可以理解为有倾向之意。即凡是两腿出现一正一斜时,思想上必须把意念完全放在中正的腿上,斜腿要为正腿服务。要向正腿倾斜。

第三,斜中寓正符合对立统一的哲理。从技击的实践看,我发力向前推击对方时,意念必须放在背后而不能放在前面;反之对方从背后推我时,我一想前面,对方就推不动了;向左蹬脚时意念在右掌,向右蹬脚时则意念在左掌。只有这样做重心才能稳定,发腿才能有力。没有这种意念的倾向,只求中正安舒,稳定性和力量都不会获得佳效果。

第四,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都能证明,只求中正安舒,是无所作为的。只有在保持重心稳定的前提下,做适当的、清醒的、有目标的倾斜,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练吴式太极拳心理上(思想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五字诀,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切:即是认真的意思。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恒:就是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是严寒或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各人体质和时间,制订相应的时间和运动量。时间舆运动和量均需逐步加强,才能逐渐提高水平。

总之,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太极拳时,只能并存,不能偏废。

结语:如果你不知道练习太极拳应该选择哪个流派,那么小编推荐你练习吴式太极拳,看完小编的文章,各位是否对于吴式太极拳有了初步的了解呢,如果想学好吴式太极拳,需要下一定的功夫,当然,它的回报也是惊人的,祝各位拳友身体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