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可锻炼脑力 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
编者按:国际象棋是一种非常锻炼人们脑力的棋类活动,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可以开发人们的脑域,特别是还在成长的孩子效果会更加明显。你听过几种国际象棋的起源?
于国际象棋的起源一共有以下几种说法: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王自负虚浮,决定给他一个教训。
他向国王推荐了一种在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游戏.国王当时整天被一群溜须拍马的大臣们包围,百无聊赖,很需要通过游戏方式来排遣郁闷的心情。
国王对这种新奇的游戏很快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兴之余,他便问那位宗师,作为对他忠心的奖赏,他需要得到什么赏赐.宗师开口说道: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上放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上放2粒,第三个格子上放4粒。
第四个格子上放8粒即每一个次序在后的格子中放的麦粒都必须是前一个格子麦粒数目的倍数,直到后一个格子第64格放满为止,这样我就十分满足了. 好吧!国王哈哈大笑,慷慨地答应了宗师的这个谦卑的请求。
①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王然而等到麦子成熟时,国王才发现,按照与宗师的约定,全印度的麦子竟然连棋盘一半的格子数目都不够.这位宗师索要的麦粒数目实际上是天文数字,折合小麦重量为2587亿吨以上。
许多学国际象棋的人都以为,国际象棋起源于印度。这源于英国人威廉琼斯1790发表在《亚洲研究》上的印度象棋一文。西方学者大多赞成他的观点。因为那时候的世界文化就是英国文化。
关于国际象棋的产生,国际上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2000年以前,印度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自己独断专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王有个亲信大臣,他想拿君王不能离开臣民而存在的道理来劝告国王,但又不敢公开提出自己的意见。
他想出了一个暗示的办法:在木制棋盘上,用骨制的棋子组成两支军队进行战斗;每一方面有一个首脑王,另有车、马、象、兵四个兵种,组合成一个阵容的整体,王是主要的棋子,王一死,战斗便结束;王同时又是很弱的一环。
他只能依靠战友即别的更有力的棋子保护,这些棋子必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同心协力来保卫王。棋子里面比王还要弱的,要算是兵了。它一方面往西传到波斯、阿拉伯和欧洲,经过改变,形成现代的国际象棋;另一方面往东传到缅甸、东南亚和中国。
②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情况才发生了变化。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文化史》中明确提出,象棋是中国人的创造。
他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游戏六博与与天文、象术、数学的关系,他说:只有在中国,阴阳理论的盛行促使象棋雏形的产生,带有天文性质的占卜术得以发明,继而发展成带有军事含义的一种游戏。
接着陆续有苏联学者发表文章,批驳印度起源说。1972年南斯拉夫历史学家比吉夫的专著《象棋宇宙的象征》断定象棋首先出现在公元569年的中国(象戏),然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切列夫考博士在1984年1月号的《苏联棋艺》上发表文章,根据他的研究,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的思想:64格,对应八八、六十四卦,黑白对应阴阳。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专家学者的反驳文章。可以认为,切列夫考博士国际象棋起源于易经思想的观点,在世界上已经站住了脚。
大约至少在公元前五千年以前,在中国出现了8x8的线图(甘肃永昌鸳鸯池遗址出土彩陶绘图)。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可以断定已经有了六博这种古棋。
公元前5世纪六博经过改革而成塞戏。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6年在世)曰:不有博弈者乎(《论语》)这句话里,博弈即指六博和围棋。
史料记载公元6世纪(南北朝后期)北周武帝发明的象戏(公元569年)和唐代于地下发现的百宝象棋基本相同:88盘(64格),立体子,棋子摆在格子上面,也就是现代国际象棋的格局。
至迟于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象戏进入印度(不排除更早一些的六博、塞戏和类象戏进入印度的可能性),形成了恰图朗兹,进入中东形成了沙特兰兹。恰图朗兹和沙特兰兹译成中文都是四色棋(或四方棋)。
考古的实物根据是8世纪以后印度才有四色棋的存在。早的关于四色棋的文字记载是公元九世纪的克什米尔史诗《拉特纳卡尔》。沙特兰兹后来演变成波斯象棋并传入欧洲。大约在15世纪末定型为今天的现代国际象棋。
印度起源说产生于英国人,好也是由英国人来否定印度起源说。1984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上,关于国际象棋的起源,还说是印度或中国,而且重点介绍印度起源说。
一上来就已经有了这样一句话:虽然一些早形式的国际象棋是在远古的中国被发现。要让英国学者改变观点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啊。
今天人们探讨国际象棋的起源,是通过传说、假说、考古和逻辑这四种方式,来作出各种各样的结论。假说指明考古论证之方向,传说补充考古逻辑之不足。毕竟国际象棋产生的年代太古老了,像古老的历史一样,真实的再现要经过极为漫长的过程。
不过,从整体方面看,关于起源问题,有两点得到世界的公认:1、国际象棋 起源于亚洲,后来传入欧洲。2、初的规则是掷骰子来决定谁走棋。
此外,专家学者在起源逻辑上有几点似乎已经达到共识:第一,国际象棋是人造物。本质上是模型。第二,国际象棋是人类思想、意识的物化。本质上是模拟。第三,现代国际象棋是古代棋不断演变的结果。
第四,演变的影响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种棋相互之间的影响)。第五,演变的模式是渐变和突变。第六,演变和连续性共存。
第七,起源的研究应从国际象棋结构三要素棋盘、棋子、棋规入手。第八,对于国际象棋的起源、演变和定型来说,棋盘、棋子、棋规担当不同的角色。
第九,棋盘、棋子、棋规这三者未必是同时出现的。第十,没有初的发明者。对此可以这样来解释:在现实世界中,时间是不可逆的。
因此,时间可以创造历史,时间也可以消灭历史。从这种逻辑出发,我们永远不可能找到初的发明者。只好无奈地满足于社会的产物,智慧的结晶。实际上,从许多方面看,国际象棋更象电影。
③关于国际象棋起源,还有一种说法是,国际象棋是由阿拉伯人发明的。因为人们今天熟悉的国际象棋是在波斯发展起来的。国际象棋里战车一词就源自波斯语
中国国际象棋发展
国际象棋在中国是新项目,1956年起列入国家体育项目,1957年首次举行了国际象棋的全国比赛。1965年,中国年轻的国际象棋优秀选手曾战胜来访的苏联特级大师和象棋大师。1977年11月,中国棋手首次参加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获第2名。
1978年底中国棋手第1次参加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第23届国际象棋奥林匹克赛,在65个国家的66个队按积分循环制进行的比赛中,获得第18名。1979年11月,中国国际象棋队在新加坡举行的第3届亚洲国际象棋团体赛中再次获得亚军。
1980年2月,中国选手刘文哲和梁金荣在马耳他举行的第4届国际象棋等级赛中,并列第3名,同获国际大师称号,成为中国第1批国际大师。
1980年3月,中国两名女选手参加在法国耶尔举行的女子国际象棋赛,18岁的四川姑娘刘适兰胜3名国际大师,平2名特级大师,以11局棋中得8.5分的优异成绩获第3名。
1980年12月,中国国际象棋女队在第24届奥林匹克赛中,战平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苏联女队,后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队并列第5名。
1981 年又有 4名中国棋手由国际棋联批准,授予国际等级称号,戚惊萱、李祖年为国际大师,刘适兰、安艳凤为女子国际大师。从1977年起,中国每年一度的国际象棋全国比赛,在个人赛以外,又增加了团体赛、女子赛和少年赛等项目
总结:国家象棋又叫西洋棋是世界上受欢迎的游戏之一,关于国际象棋起源的说法也是有很多的版本,真正可以经得住考察和有确切证据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