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2北京养生视频:于康讲反酸与便秘的治疗
编者按:吃完饭后有时候会反酸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治疗反酸吗?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就和反酸有关。同时我们还将和于康教授一起了解一下便秘的症状和一些治疗方法!
注意:
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反酸症状
①烧心(常在进餐后、弯腰、平卧时发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巧克力、咖啡、酒后,在胸骨后、或自上腹部到咽喉部,甚至向背部放射,烧心在饮水、进食、服用止酸剂后缓解);
②食管痛(胸骨后紧缩样、刀割样疼痛,常可向腹背颈部及臂部放射);
③吞咽痛(吞咽较热食物、酒或柠檬类饮料时感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④吞咽困难(长期反酸可在进食时有胸骨后梗阻感);
⑤呼吸道症状(反酸损伤咽喉部或吸入肺部后,可出现间歇性声嘶、咽痛、慢性咳嗽、哮喘、婴幼儿吸入性肺炎等)。
⑥上腹部疼痛:间歇性发作节律性疼痛、灼痛、胀痛或剧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腹胀满、嗳气和反酸等症状;
便秘疾病治疗
便秘患者需根据便秘轻重、病因和类型,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一般生活治疗、药物治疗、生物反馈训练和手术治疗,以恢复正常排便生理。重视生活治疗,加强对患者的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增加膳食纤维含量,增加饮水量以加强对结肠的刺激,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时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时应增加活动。治疗时应注意清除远端直肠内过多的积粪;需积极调整心态,这些对获得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
生活治疗
1.分析便秘的原因,调整生活方式。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酒;避免滥用药。有便意时需及时排便,避免抑制排便。长期、反复抑制排便可导致排便反射阈值升高、便意消失,导致便秘。
2.提倡均衡饮食、适量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
(1)高纤维饮食: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能吸附肠腔水分从而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增强动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有麦麸或糙米、蔬菜、含果胶丰富的水果如芒果、香蕉等(注意:未熟的水果含鞣酸反会加重便秘)。?
(2)补充水分:多饮水,建议每天饮水可在1500ml以上,使肠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利粪便排出。
(3)供给足量B族维生素及叶酸:用含B族维生素丰富食物,可促进消化液分泌,维持和促进肠管蠕动,有利于排便。如粗粮、酵母、豆类及其制品等。在蔬菜中,菠菜、包心菜,内含有大量叶酸,具有良好的通便作用。
(4)增加易产气食物:多食易产气食物,促进肠蠕动加快,有利排便;如洋葱、萝卜、蒜苗等。?
(5)增加脂肪供给:适当增加高脂肪食物,植物油能直接润肠,且分解产物脂肪酸有刺激肠蠕动作用。干果的种仁(如核桃仁、松子仁、各种瓜子仁、杏仁、桃仁等),含有大量的油脂,具有润滑肠道、通便的作用。
3.适量的运动以医疗体操为主,可配合步行、慢跑和腹部的自我按摩。
(1)医疗体操:主要是增强腹肌及骨盆肌力量。练习方法:站位可做原地高抬腿步行、深蹲起立、腹背运动、踢腿运动和转体运动。仰卧位,可轮流抬起一条腿或同时抬起双腿,抬到40,稍停后再放下。两腿轮流屈伸模仿踏自行车运动。举双腿由内向外划圆圈以及仰卧起坐等。
(2)快步行走和慢跑:可促进肠管蠕动,有助于解除便秘。
(3)深长的腹式呼吸:呼吸时,膈肌活动的幅度较平时增加,能促进胃肠蠕动。
(4)腹部自我按摩:仰卧在床上,屈曲双膝,两手搓热后,左手平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
药物治疗
(1)泻剂
①容积性泻剂:主要包括可溶性纤维素(果胶、车前草、燕麦麸等)和不可溶性纤维(植物纤维、木质素等)。容积性泻剂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故对妊娠便秘或轻症便秘有较好疗效,但不适于作为暂时性便秘的迅速通便治疗。②润滑性泻剂能润滑肠壁,软化大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使用方便,如开塞露、矿物油或液状石蜡。③盐类泻剂如硫酸镁、镁乳,这类药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慎用。④渗透性泻剂 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适用于粪块嵌塞或作为慢性便秘者的临时治疗措施,是对容积性轻泻剂疗效差的便秘患者的较好选择。5刺激性泻剂:包括含蒽醌类的植物性泻药(大黄、弗朗鼠李皮、番泻叶、芦荟)、酚酞、蓖麻油、双酯酚汀等。刺激性泻剂应在容积性泻剂和盐类泻剂无效时才使用,有的较为强烈,不适于长期使用。蒽醌类泻剂长期应用可造成结肠黑便病或泻药结肠,引起平滑肌的萎缩和损伤肠肌间神经丛,反而加重便秘,停药后可逆。
(2)促动力剂:莫沙必利、伊托必利有促胃肠动力作用,普卡比利可选择性作用于结肠,可根据情况选用。
本期嘉宾介绍:
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主任医师营养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临床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国烹饪协会营养专业委员会理事及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循证临床营养委员会青年委员兼学术秘书,北京昭光大众健康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卫生部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孤残儿童医疗救助顾问团副团长,《中国临床营养杂志》副总编,《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编委,《糖尿病天地》编委,《循证医学杂志》和《健康世界杂志》特邀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