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患者要练习太极拳呢

来源:民福康健康

目录:

第一章:癌症患者可多练太极拳

第二章:练习太极拳的11个误区

第三章:练太极须预防膝盖受伤

编者按: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通过练习太极拳战胜了癌症。为什么很多体弱的人通过练习太极拳而变得强壮了呢?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有哪些呢?

癌症患者可多练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是武术项目的精华。练习太极拳能够增强体质已广为人知,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亦有报道。然而,太极拳锻炼对癌症康复究竟有何作用呢?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太极拳锻炼并不是针对某些疾病、为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异性疗法,而是改善人体整体功能状态、以提高人体素质为目标的锻炼方法,作为一种疗法,其作用机制是复杂而又全面的。太极拳讲究的是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进而达到健身和养生的效果。另外在练习中,讲究身体垂直中正,因为人体直立活动时全身放松,呼吸顺畅,活动时不易感到疲劳,肌肉不会有酸痛、疲劳感。同时,还能使唾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快,及时清除人体废物及有毒物质,利于身体尽快康复。它通过不断加强正气促进病残机体的康复,从而使机体强壮。太极拳疗法是通过全身运动、修复阴阳平衡来发挥作用的。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其实是一项非常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太极拳动作柔和,锻炼后患者劳而不累,不仅利于肢体关节保健,还对胃肠道、肌肉神经以及大脑有保健作用,长期打太极拳可提高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癌症复发危险。癌症患者的康复,一是需要良好的体质,二是有良好的心态,而打太极拳不仅锻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性情,使身心得到极大放松,强化了自身免疫力,进而阻止和延缓病程进展。

癌症患者的初期康复锻炼,是在放化疗后人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的,不能疲劳过度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应该避免激烈的体育锻炼,选择柔和轻灵的太极拳锻炼是癌症患者康复期首选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它是一种文雅、柔和、轻灵而不用大力、内外结合的运动。通过太极拳这种有意识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以意导气的意识体操,慢慢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强身康复的目的。

练习太极拳的11个误区

中国传统太极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太极拳术以其高超繁杂、奥妙无穷的技击技术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名扬天下,历代不乏高人,但是在如今,在人们对太极拳的认识上却存在着很多的误区,为了使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免于空耗精力之苦,老熊不揣愚陋,将较为普遍的认识上的误区综述如下:

第一个误区:就是把流行甚广的太极操当作太极拳,致使许多人对太极拳产生了误会,你看公园里的许多操练太极操的老年人们,他们能实战吗?以此类推:太极拳不能实战。其实,首先应该区分太极拳和太极操,真正的太极拳存在于各个流派的少数传人当中,太极拳的技术高超,理论上比较深奥,因此得到真传的是极少数的传人。

第二个误区:许多人以为太极拳只是盘架子和推手,他们想通过盘架子、推手来达到成为太极拳高手的目的。而有的人倾一生之精力,悉心专注于此道,结果练到老也是空耗精力。殊不知传统太极拳的训练手段多矣!简单概述,应为:1、基本功训练(包括柔韧性训练),2、单练(包括盘架子,但盘架子不是死练套路,而应把套路拆开活练李派有理、势、气、机的系统训练方法);3、站桩(有太极十三桩);4、双练(包括推手,比如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四正、四隅推手、烂采花等),双练不能拘泥于成套的手法,还须经老师安手、安眼,讲明远近、高低之尺寸分毫,有比较、争强、问难的步骤;5、借助于训练器材辅助功法的训练(含球、尺、板、袋的训练);6、内功训练,内功训练秉承于道家内丹功的系统,功法有百日筑基功、九转还丹功、圣胎培育还元功、钓蟾功等等;7、太极拳理论的掌握,学习拳理不是简单地背诵太极拳的经典著作,而是要在实践中充分揣摩、理解其真实的涵义。以上每一个环节在太极拳练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缺一不可。

第三个误区:许多人以为太极拳只能沾着打,因此讲沾、粘、连、随的打法,只有在沾的状态下才能够发挥太极拳的威力,因此有些人称太极拳为赖拳,意思是耍赖皮的拳,不是真功夫。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实战当中变化万千,对手岂能和你黏糊?殊不知传统太极拳也讲衣不沾衣,手不搭手,你打我,我打你,一招见输赢的打法。能沾着打,固然好,可以发挥太极拳的长处,不能沾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去沾?难道太极拳的长处就只有沾、粘、连、随吗?

第四个误区:对积柔成刚的错误理解,积柔成刚的理论本身是不错的,问题在于对此的理解不同。有的人积了一辈子柔,也没有见到刚为何物,练了好几十年柔软的太极拳,愣是没有积出刚劲来,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关键是在于柔的理解上,那么,什么是柔?其实柔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软,张绍堂先生说过软就是懈怠,不是柔,一按就瘪,没有了回旋的余地,真正的柔是富有弹性的,你软他就硬,你硬他就软,不是一味的软。

第五个误区:对松的错误理解,有些人练习太极拳认为练太极拳就是不使劲,不用力,一味地求松,追求大松大柔,但就是不知道松是为了什么,结果练了一辈子,练成了那种稀松太极拳,根本就不能够用于实战,实在是可悲呀!其实练习太极拳放松是正确的,放松是为了能使身体的气血流通,气血流通了就能达到力自沉重的效果,有功夫的太极拳练习者,其手臂就是不用力也非常沉重,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的原理是有哲学基础的,有松则必然有紧,有柔则必然有刚,正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还有的人读了几本太极拳的书,就以为懂得了太极拳的道理,还没有达到松,就开始追求空。其结果是练习日久,除了动作熟练些外,身上的功夫空空如也。

第六个误区:关于呼吸方式的误区,有的人以为练习太极拳只要始终保持自然呼吸就可以了,其实大错特错矣!殊不知太极拳功夫是分层次的,初练者采取自然呼吸是合理的,但是当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坚持自然呼吸就是错的,练习太极拳就象学生读书一样,怎么可能总是使用同一级教材呢?初练是采取自然呼吸的,练习日久后,功夫长进了,肺活量大大增加,就要和动作的蓄发、开合协调起来,蓄时吸气,发时呼气,小腹的起伏是逆式的,即吸气时收缩,呼气时鼓起,因此称为逆腹式呼吸,随着功夫的长进及内功修炼的进步,日久后,达到呼吸通灵,同时丹田内产生一个丹球,这个丹球随着意念和动作转动的,有人称为丹田内转。

第七个误区:有人说太极拳就是圆弧运动,其实不然,太极拳不是那样简单的,太极拳的动作包含了许多小转折的动作,许多细腻的技术就包含在里面,人体有许多关节,在太极拳的动作里,身体的关节部位都要根据需要而转圈。大圈套着小圈,高度协调,此即所谓乱环法,不懂这个,在实战中就不能够柔化对方的力,那就把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苦练一生也是枉然。掌握了乱环法就能把对方的力量化解于无形之中。

第八个误区:由于王宗岳先师在其经典著作《太极拳论》当中提及双重之病的危害,于是就有人曲解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双重之病,甚至把双重(zhong)解释为重(chong 音:虫),殊不知双重(zhong )与偏沉是对应关系。还有的当今太极拳名家,在其文章当中解释的头头是道、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可是观其表演的太极拳拳架仍然是彻头彻尾的双重架子!其实双重之病是很简单的,人的身体部分结构是对称的,练习太极拳阴阳不分就是双重,分出阴阳就必然是一边偏沉另一边就偏轻,所以说偏轻不是病。双重则滞,偏沉则灵,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何也?乃双重之病未悟耳!可见避免双重之病是练习太极拳至关重要的。避免双重之病不能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中,要体现在所练习的太极拳拳架当中。

第九个误区:内家拳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太极拳是内家拳,演练和实战都是温文尔雅,练太极拳都是犹如行云流水,神闲气定,并不讲究气势。此大错矣!内家拳长于以静制动、后发制人不假,但是亦能先发制人,以动制静,既有行云流水的文架,也有犹如山崩地裂、天塌海倾、动静相兼、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武架。而武架太极拳是很讲究气势的,一露眼神,恰欲慑敌魂魄,夺神乱志,过去常说高手比武,双方目光一对,打个照面,胜负已定,就在此也。你看公园里面那些只求健身而每天软绵绵地练太极操者,想有气势,能吗?

第十个误区:某名家著书,竟言某某、某某当年随杨禄禅先生学拳,各得先生一体,某某善柔化,某某善刚发。其实这无意当中是在贬低某某和某某,太极拳乃刚柔相济的拳法,某某和某某都是太极拳大师,岂能只得一体?练太极拳只善柔化,无异于寻常人只用一条腿走路,此笑话也。

第十一个误区:常听人言太极十年不出门,此言大谬也!太极拳技术复杂不假,然绝非十年不出门,如果能有明师教诲,能保证系统训练,保证练功时间,而自己又有悟性的话,应该是三年小成,五年大成。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实乃误区也!假如有些人跟着某"名师"苦练十年后,身上没有真功夫的话,那么"太极十年不出门"就成了好的借口了,所以老熊说此言着实害人非浅!不知耽误了多少人的大好年华。

练太极须预防膝盖受伤

太极拳动作柔和、节奏舒缓是人所共知的。正因为有动作不剧烈、不容易受伤的特点,太极拳运动更多地受到广大中老年朋友的喜爱。但这个看似柔和舒缓的运动,习练时也要讲求科学性,如果练得不得法也会造成伤痛。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玉龙介绍,膝盖的病痛是习练太极拳者较为常见的现象,这与这项运动长时间处于半蹲姿态、负荷过重有关。

因此,有必要提醒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习练太极也要讲求科学。一些爱好者常常一气儿练几个小时,把自己会的所有套路全都习练一遍,结果造成膝盖疼痛。大众健身不是竞技体育,其实不必更高、更快、更强,要注意掌握科学训练的要领,而这又是传统武术师徒传授方式常有的不足。

要避免太极拳训练中的膝盖伤病,一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健身规律,运动量要慢慢增加;二是要掌握正确的太极技术动作,比如蹲的姿势、膝盖前倾的位置一定不能超过脚尖。只要太极锻炼之后心跳不狂、有神清气爽的舒服感时,那就是达到了目的。如果感到累就要适可而止,或者在套路换项之间增加休息时间。在传统的太极拳习练中,缺乏科学的监控手段,然而常用的脉搏与血压测试,就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结语:对于身体比较虚弱的人来说,练习太极拳一定要循序渐进,保护好关节,不要操之过急。毕竟练习太极拳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