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从脚起” 中医十一个足底养生保健法
目录:
第一章:中医养生 11个足底保健法
第二章:寒从脚起 老中医4大脚暖招
第三章:中医调养脚部5大不适 让你养生益寿
编者按:不要小看我们的脚,它可是很多重要脏器的反射区,日常做好足部保健就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养生足部保健有哪些方法吧!
中医养生 11个足底保健法
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地。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脚底养生来促进全身健康的呢?
1、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2、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3、赤脚行走
此法的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4、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5、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6、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7、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8、单脚站立
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9、踮脚登楼
生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10脚踩网球
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之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11、刷洗脚底
如何使皮肤白皙又细嫩,是女性关心的事其实,只要刺激脚底,就可以使皮肤健美具体方法是在洗澡时用刷子摩擦脚底通过刷子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就能够使皮肤白嫩起来实行这种养生方法,选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即可,因为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比较柔软,不会损伤脚底。
寒从脚起 老中医4大脚暖招
寒冷的冬季,双脚与地面接触,脚部温度下降速度比全身其他部位更快,因而会波及其他脏器。脚部如果受凉,还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容易引起感冒。下面教您简单的4小方法使脚暖。实验证明,若将双脚放在4℃的冷水中,反射性将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3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清涕和打喷嚏等症状。而当双脚皮表温度达到28℃-33℃时,感觉会舒服。如果脚的温度降到22℃以下时则易患感冒等病。因此,冬季足下三分暖,对预防感冒、流感、鼻炎、哮喘、心绞痛等诸病皆有良好功效。
方法一:常按摩
可把两个脚心相向置于床上,左手搓右脚心,右手搓左脚心;也可用中指或食指端由脚心向脚趾方向做按摩,每次100-200次,以按摩部位发热为度,两脚轮流进行;还可用一手掌反复搓脚心15分钟。
方法二:多泡脚
每晚临睡前,用一盆热水泡洗双脚,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40℃-50℃,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70℃之间,两脚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也可用中药桂枝、干姜、红花、川椒各9克,每晚睡前以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去渣倒入盆内,加水至温度适宜,边烫泡边搓擦,水温下降时再加水,泡15-20分钟,不仅能使双脚温暖,还能促进睡眠。
方法三:鞋袜暖
要选择合脚的鞋,一般尺码要稍大一些(约大0.5-1.0厘米),这样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能养脚。
方法四:多运动
脚部的活动可使脚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得到锻炼,并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改善脚部供热状况。
中医调养脚部5大不适 让你养生益寿
不论中医或西医都同意,身体是个整体,力量的传导绝不是只有局部,一个地方有问题,长期下来将会影响其他部位。一旦离我们远的脚趾头功能出了问题,因为施力点被迫改变,也会从脚、足踝、小腿、大腿牵动到腰部,甚至脊椎,久而久之,骨骼结构发生改变,肌肉与筋骨也跟着出问题。
如果你的脚经常出现各种症状,当心,健康正在拉警报。
一、脚冰冷
症状:手脚常冰冷,尤其晚上,甚至冷到睡不着。
医生怎么说:
专家说,脚冰冷除了血液循环不好、走路或运动量太少之外,也很可能跟其他疾病有关,如糖尿病、动脉栓塞或雷诺氏症(自体免疫疾病硬皮症)的早期征兆,如果经常手脚苍白冰冷,趾甲从惨白变成蓝色、紫红色,要特别留意。
除了血液循环较差,也可能与自主神经的作用有关。
专家解释,神经系统除了运动神经、感觉神经,还有负责血管收缩扩张、感觉冷热、会不会起鸡皮疙瘩或流汗的自主神经,如果末梢神经特别容易收缩,即使温度相同,易收缩的人手脚会特别冰冷,女性特别容易这样,真正的原因未明,我们猜测很可能是某些女性的自主神经比较容易活化起来。
传统医学则认为脾胃偏凉的人容易手脚冰冷,好发于活动度低(经常坐着)、吃素(荤食偏热,长期不吃荤容易让脾胃偏寒)或气血虚弱者,这样的人即使喝杯热茶可暂时温暖手脚但没多久又凉掉了,因为是靠外来东西暂时改变血液循环,自己本身气血循环仍差,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针伤科主任专家指出,根本之道是提高活动度、吃活血的药或摄取可温补脾胃的食物。
你可以这么做:
1.用40℃热水,泡脚20分钟
可以泡脚改善,但不要泡太热以免烫伤,专家建议水温不超过40℃。也不能泡太久,研究显示20分钟适宜,因为我们是恒温动物,改变体温太久,身体会设法把温度改回来,所以如果泡太久让脚很热,身体会设法制造能量把脚部的热带走,反而消耗更多热量,心脏会受不了。
2.酒酿龙眼食补
至于如何温补脾胃,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吃酒酿,酒酿可加龙眼,可同时温补脾与心。专家有个患者去南京念书,不习惯当地气候,冬天时全校只有她长冻疮,吃了酒酿龙眼,隔年冬天,手脚就不再受冻疮所苦了。
3.多运动
更积极的做法,就是运动,让气血活络旺盛,少林寺的僧人吃素,但因为整天练拳,活动量大,不会一脸菜色或手脚冰冷,专家说。
二、脚抽筋
症状:任何年龄都可能脚抽筋,尤其中老年人常半夜脚抽筋,脚板痛,很可能缺乏钙和磷、身体脱水、肌肉拉伤或白天坐站太久、姿势不良,静脉曲张,少数则跟糖尿病、巴金森氏症、贫血、低血糖、内分泌异常有关。
医生怎么说:
专家观察,多数人常发生小腿抽筋,脚部的抽筋则以脚趾抽筋较多,脚板抽筋较少见。
睡觉时抽筋,痛在脚板,可能白天走路、站立的动作不适当;小腿抽筋可能因为温度偏低或缺乏营养素(钙离子不平衡)或白天过度疲劳导致,当然也跟穿不适当的鞋子,脚趾头受压迫、拉伤有关。
当脚受到外力影响,身体感受到有危险,就会透过收缩来保护自己,收缩过头,就会抽筋,万芳医院物理治疗组组长王干勇解释,包括冷,也是一种刺激。
此外,半夜脚抽筋也可能是静脉曲张所引起。白天过度疲劳、坐或站立太久,下肢的静脉血无法顺利流回心脏,静脉血内有很多代谢产物,这些酸性物质让静脉血管内血氧度降低,变成血液循环不良,台北荣总心脏血管外科主治医师赖晓亭强调,残留过多酸性物质的静脉血在脚部,会刺激神经,肌肉容易紧绷造成抽筋。
你可以这么做:
1.抽筋时别硬扳
抽筋时不要硬扳,这样会更刺激,让收缩更厉害,物理治疗师王干勇建议要先让身体放松,将腿稍微伸直,足部略往膝盖弯,再将脚的大拇趾往膝盖方向轻轻扳动,让小腿肚有被拉直的感觉。如果发作频繁或症状严重,需就诊找病因。
2.睡觉时脚稍微垫高
为了协助下肢静脉血顺利流回心脏,减少因静脉曲张引起的抽筋,赖晓亭建议睡觉时可把脚稍微垫高,只要高过心脏即可。白天工作需久坐或站的人,可穿弹性袜,除了预防也能避免小腿静脉曲张恶化。
3.补充维生素B群、运动饮料、牛奶、小鱼干。
平时可补充维生素B群,运动饮料或牛奶、小鱼干。如果还抽筋,有些人长骨刺压迫到神经也会出现类似现象,专家主任建议这时应去看X光确认病因。
4.四物汤、八珍汤补肝血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晚上仍抽筋,中医认为是肝血不足,专家解释,血虚不足以濡筋,肝主筋,肝血不足无法滋养筋就会想抽,不论男女都可吃四物汤、八珍汤来补肝血。
5.保暖
有时是因温度低造成的抽筋,冬天晚上容易抽,即使夏天晚上吹电风扇也会,这时要采取保温措施,热水泡脚,睡前按摩脚,穿袜子睡觉,促进血液循环。
三、脚麻
症状:翘二郎腿太久、蹲厕所太久脚会麻,起来活动一下麻木感就会消退,这是压迫性神经炎,但也可能是腰椎长骨刺压迫到坐骨神经导致脚麻。
医生怎么说:
麻,经常发生,背后可能隐含复杂病症,千万不能用血路不通来看待脚麻,足踝专家专家在《健康人生,从脚开始眼镜小医的足踝外科诊疗室》书中强调,脚麻大致可分成血管(包括糖尿病、动脉硬化、静脉塞住)与神经(中枢神经与周边神经障碍)两方面的问题,麻的感觉也不同。
不同地方的麻,代表不同的疾病:
如果脚愈外围(脚趾头、脚盘)麻痛感愈严重,同时有刺痛烧灼感,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如果脚的胀痛感多于麻木感,很可能是深部静脉塞住。
如果是带状性的麻,从腰、大腿、小腿到脚都麻,又合并背痛,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属于中枢神经障碍的麻。
麻,不能太久,否则不只神经组织,肌肉、血管等其他组织也会遭殃,专家提醒。他有个病人晚上醉倒在车上,手臂被头压了一整晚,隔天早晨,手肿了三倍大,因为缺血过久,久了会坏死,很难恢复。
你可以这么做:
经常脚麻要找出根源,是鞋子太硬太紧还是站太久;哪种姿势常发生脚麻,是弯腰还是后仰。症状持续且严重时,尽速就医。
四、无法举起脚尖
症状:爬楼梯或跨门槛时无法举起脚尖,易跌跤,或经常交叉腿坐(翘二郎腿)过久,引起局部急性腓神经压迫症,导致小腿外侧麻痛,脚掌举不起来,脚尖无法朝上,这是垂足症(又称叉腿型麻痹)。症状轻微的人,走路时经常前足着地或足部拍击地面却不自知,很容易绊倒。
医生怎么说:
只要是中枢神经、周边神经或肌肉组织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病变,都可能造成垂足。
垂足常见于中风或周边神经损伤患者,原因很多,像是神经性(例如膝盖外伤、下背痛、坐骨神经病变、脊髓损伤或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肉性(如直接肌肉或肌腱伤害)与生理性(如前胫肌诱发时间异常)的病变。除了开刀治疗,为了维持肌肉的弹性,还需依靠辅具,让脚不要垂下来,万芳医院物理治疗师王干勇说。
你可以这么做:
为了预防局部急性的垂足症状,避免翘二郎腿太久。如果确认诊断是垂足,通常要吃类固醇药物、神经保护剂、肌肉松弛剂和维生素B群,促进神经肌肉组织功能恢复,消除麻木感;再搭配电疗贴片刺激神经,并接受踝部背曲肌肉群的肌力训练。
五、走路时脚会痛
症状:走路时脚会痛,有些人痛在脚跟,有些则是脚底痛,有时候早晨起床或休息后一开始走痛,甚至走一步痛一步。
医生怎么说:
专家强调,脚跟痛和脚底痛不同,如果痛在脚跟,常见的是足底筋膜炎。脚后跟有块厚厚的脂肪垫,随着年纪渐长或受力过久或体重过重,脂肪垫萎缩,走路时脂肪垫被挤压到两侧,相对中间会变薄,脚跟着地时就会痛,愈走愈痛。
如果刚起床时脚踩地,一阵刺痛,走一走就好,这是因为腰髋骨不在适当的位置,北医针伤科主任专家指出,早上刚起床的瞬间,髋骨仍维持歪斜的角度,稍微走动一下、又不痛了,这是因为髋骨松开了,髋骨与腰椎的距离也跟着改变,有些人坐长途车,起来的瞬间很痛,动动身体走走路又好了,这也是髋骨的问题,专家说,如果只是脚的局部问题,应该是愈走愈痛才对。
走路脚会痛还有其他原因,像是长鸡眼(局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导致表皮增厚形成的厚茧)、疣(乳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疼痛)或跖痛(脚掌痛),当脚掌、脚趾姿势不良或设计不良的鞋子使脚掌或脚趾承受的压力不平均,造成足部某些地方压力过大或跖趾关节脱位,长期压迫之下就会造成足部某部位的角质增生,后形成硬底。
有些老年人关节退化,走久下肢各关节或小腿及脚底会痛,专家认为,走路脚会痛与老化、过度使用或解剖构造异常及腰部神经受压迫有关联。尤其更年期女性,容易脚底痛(类似足底筋膜炎)或全身各处酸痛,专家的临床经验显示,女性停经后稍微扭伤或膝盖退化,比较容易觉得痛,但停经后有补充女性荷尔蒙又比较不痛,但因为医界对女性荷尔蒙仍有些疑虑,是否需要补充,仍需医师评估。
你可以这么做:
1.常常张开、转动脚趾
多做强化足底肌肉柔软度与强度的运动,多伸展、转动脚指,选对鞋,如果鞋子太硬,摩擦也会痛,如果不适合脚型,久了脚会变形、易酸痛。
2.找出自己的脚型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是扁平足或有高足弓,经常买错鞋。或足部已经变形了,例如有拇趾外翻还常常穿高跟鞋会加速外翻的角度,角度愈变愈大,增加摩擦,发炎红肿,久了长鸡眼,更严重则会挤压到旁边的脚趾。
有拇趾外翻的人经常会腰酸背痛或膝盖痛,专家说,通常足弓塌陷的人容易有拇趾外翻,因为脚长期受力不均衡,身体为了走路会代偿性地改变骨头结构,腰骨或膝盖慢慢歪斜,从髋骨、膝盖髌骨、膝盖内侧到小腿、脚踝,一连串的影响,结构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以为扁平足就是脚平平的,错!扁平足又分固定式(脚抬起来、放下去没有足弓)与柔软性的扁平足(脚不受压力时有足弓,踩在地上时就变成平的,没有足弓)。
专家提供简单自我检测的方法,脚沾水,踩在白纸上,观察水痕。正常的水痕在脚趾与脚跟正中间的脚掌宽度应为该处脚掌真实宽度约三分之一,如果超过三分之二以上,表示足弓太低了,整个脚掌都显现出来,则是扁平足;如果水痕面积小于三分之一表示足弓太高,则是高弓足;不论扁平足或高足弓的人因为长期施力不当,容易得足底筋膜炎。
另外,观察旧鞋磨损程度可得知自己常施力的位置,正常鞋跟的磨损是从外侧偏后,鞋底前部应是均匀磨损;如果鞋跟磨损严重偏某一侧,或鞋底前面大拇趾的位置很完整,第二趾的位置却磨损严重,或新鞋买没多久就严重变形,都可能跟走路习惯或脚变形有关。
结语:冬天很多人都有脚凉的毛病,要冷是万病的起源,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泡泡脚,对防病养生有超好的效果哦!